首页 农具 正文

农具历史附图-农具的演变过程思维导图

农具 11

文章阐述了关于农具历史附图,以及农具的演变过程思维导图的信息,欢迎批评指正。

文章信息一览:

古代的农具有哪些?(附图)

1、筒车,亦称“水转筒车”。一种以水流作动力,取水灌田的工具。据史料记载,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,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。这种靠水力自动的古老筒车,在家乡郁郁葱葱的山简、溪流间构成了一幅幅远古的田园春色图,为中国古代人民杰出发明。耧 耧是古代的播种用的农具。

2、耕整地农具有未招、锋、锋、镜(锹)、镇、铬、极、 犁、耙、秒、粉、糖、盖、碍、碑、刮板等品种。在公元前 5500一前3300年的文化遗址中,曾有石铲、骨铲、骨粕 等起土翻土工具出土;公元前2900一前2800年的文 化遗址中,有用双齿木未挖土的印痕。

农具历史附图-农具的演变过程思维导图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3、青铜锄在西周时代首次出现,并一直使用至战国时代。1950年,在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一件青铜锄,长10厘米、宽5厘米、距2厘米,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。这种设计的铁锄结构合理,安装把手后使用方便,不仅适用于除草,还有助于保持土壤湿度,反映出当时农业技术的显著进步。

4、.蓑衣和连枷。蓑衣用竹叶或草、棕编成的雨披。连枷是农具,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,用来拍打谷物,使子粒掉下来。也作梿枷。6.纺车。手摇或脚踏的有轮子的纺纱或纺线工具。此图是手摇的。7.草鞋器。用稻秆或草茎等编制的鞋用的工具。 轧籽机。轧出棉花籽的工具。 碓。

5、耨)秦代。(锄草的农具)(锄)西周时代。(翻土农具)(耰)先秦。(弄碎土块,平整田地用)(耰钼)先秦。(用来平田松土的农具,锄把)(镫锄)元代有记载,具体出现时间不详。(翻土农具)(桔槔)春秋时期。(原始的井上汲水工具)(渠疏)汉代。(灌溉)(椟栌)秦,汉代较为普遍。

农具历史附图-农具的演变过程思维导图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中国古代各时期耕种工具和灌溉工具

锸:就是锹,掘土的工具。“锸,插也,插地起土也”。可见是一种起土、穿土、培土等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。杵:和臼一样,是捣谷用的工具。据说,是由伏羲发明的,也有说是由黄帝的臣下雍父制造的。杵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。

⑩轧辊。是中国南方水稻地区使用的表土耕作机具。有实心轧辊、空心轧辊和百叶轧辊等类型。平整性能较好,适用于一般土壤。作业时起碎土、灭茬、起浆、平整土地等作用。 1 犁。耕地的农具。犁是由一种原始双刃三角形石器发展起来的,被称作“石犁”。

南方水田用犁镵,北方旱地用犁铧,耕种草莽用犁镑,开垦芦苇蒿莱等荒地用犁刀,耕种海堧地用耧锄。根据史料记载,在整个古代社会,我国耕犁的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农业技术发展的前列。汉代的播种机——三脚耧 我国在战国时期就有了播种机械。

铁犁的历史演变

1、秦代双翼铧铁犁秦国推行富国强兵政策,措施之一就是改进铁犁形制,推广牛耕铁犁,以扩大耕地面积,提高粮食产量。1***0年在秦始皇陵园城北门外出土的全铁犁长25厘米,翅距25厘米,两翅交叉处有长5厘米,宽约1厘米的脊梁(见图2-1)。1980年在临潼县陈家沟遗址又发现秦国全铁犁铧。

2、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的出现,反映了我国农具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。 汉代,产生了犁壁汉代的犁是直辕犁,有双辕和单辕之分,基本上是二牛抬扛式,特别适合在平原地区使用,能保证田地犁得平直,比较容易驾驭,效率也较高。

3、战国秦汉时期,铁犁普遍使用。战国时,河南、山西、陕西、河北、山东都发现了铁制犁铧冠。其中河南辉县固围村二号魏墓发现的一件,一边长15厘米,一边长18厘米,两翼距23厘米。秦代铁犁铧有尺寸记载的发现三件,以临潼陈家沟遗址发现的一件为最大,犁高(长)38厘米,两翼28厘米。

4、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:春秋战国时期,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。西汉赵过推广“两牛三人”的耦犁。后来出现的犁壁,使铁犁可以向同一方向翻土。汉朝以后,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。隋唐时期,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,这种犁安装了犁评,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。

5、在春秋开始使用铁器的基础上,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更为普遍,铁器时代到来。增加了铁铲和铁犁;牛耕得到推广。

关于农具历史附图,以及农具的演变过程思维导图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,感谢你的耐心阅读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
扫码二维码